2012 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卷 A 类(二)
[导读]资料 3沈某是 A 市 A 村农民,过去全家依靠 2 亩多耕地维持生计,5 年前当地政府引进一家企业,以每亩 1万元的价格征走了他家 1 亩多土地。前年,随着工业园区的扩展,又一
资料 3
沈某是 A 市 A 村农民,过去全家依靠 2 亩多耕地维持生计,5 年前当地政府引进一家企业,以每亩 1
万元的价格征走了他家 1 亩多土地。前年,随着工业园区的扩展,又一家企业进驻村庄,他家剩余的耕地
也以每亩 1.28 万元的价格被全部征走。如今,全家 8 口人虽然都是农村户口,居住在村庄里,却已身无寸
地。
“两三万元的征地款,只够一家人一两年的生活,政府虽然帮助买了保险,但标准很低。男的年满 60
岁,女的年满 55 岁才能领取每月 100 元的养老金。现在物价越来越高,这么低的养老金以后日子怎么过
啊!”沈某说这番话时,脸上挂着几份忧郁,失去土地以后,沈某的孩子们外出打工,他夫妻二人只能赋
闲在家,守着村中的房屋,“我们说是农民,没地;说是工人,没岗。现在是农不农,工不工。”
中部地区某县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当地一家矿山企业每年缴纳的税收多达 2 亿元,一度占到全县财政
收入的四成,企业还为当地解决了数十人就业,不少村民也因矿而富。说起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收益,地
方政府领导如数家珍,不过记者在现场采访时看到,运矿的卡车从村里经过时尘土飞扬,沿街两边房屋都
积满了黄土,村里的道路也被压得崎岖不平。
由于这一矿山的尾砂坝存在安全隐患,从去年年初开始,当地政府决定对坝下的 200 多名村民予以移民
搬迁,尽管事前地方政府做了细致的工作,但村民对搬迁安置存在不同看法,怨言纷纷。
一些村民说,企业开采矿山赚了个盆满钵满,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有的人靠着矿山也发了财,可我
们这些村民并没有真正得到实惠,相反,我们的稻田、生活用水被污染了,路被压坏了,最后还闹得要背
井离乡,这是搁谁身上心里都不好受啊!
资料 4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的加大,部分地区乡村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是,
记者到基层走访时发现,垃圾围路围河,污水随意排放问题在农村许多地区依然普遍存在,农村垃圾治理
难题亟待破解。在农村走访的几天里,记者眼前的乡村美景屡屡被破坏──大量垃圾随意丢弃田头、路旁、
沟渠、河流等地。
在 H 县 Z 村,露天垃圾集中填埋场已有 10 多米高,场地未见任何防护措施,附近到处是飘落的废塑料
袋,旁边就是稻田和藕田。填埋场附近的几户朱姓居民告诉记者,夏天时这里臭气熏天,蚊蝇成灾,即使
在冬天也能闻到臭味。
在素有“中国珍珠之乡”的 H 县,记者发现珍珠养殖对农村环境的破坏,已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H 县
W 村村民告诉记者,珍珠养殖户受到利益驱动,实行高密度养殖,过量投放鸡粪等有机肥,造成水体污染;
珍珠养殖水体排出的废水发黑发臭,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沟港,导致人们无水可饮。
在 W 村,记者看到多处堆积如小山的珍珠蚌肉、贝壳废弃地,过往行人掩鼻通过,恶臭难忍。据了解,
H 县所属的 C 市每年约有 6 万吨蚌肉、近 10 万吨贝壳被抛弃,成为重要的污染源。
在 B 村的蛋鸡养殖小区,由于养殖密度过大和鸡粪缺乏销售渠道,小区内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在邻乡
的生猪养殖小区,部分粪便虽有沼气池处理,但多数粪渣进入了旁边的稻田和水库,日积月累,成了大型
的露天化粪池,污染水库。
在 P 村和 T 村,记者在村民的带领下,来到一条 3 米多宽的血色“煤水沟”前。T 村村民告诉记者,附
近煤矿的洗煤水形成的这条“煤水沟”,已经污染了十几年,直通入当地的“生命水源”──沅江。村民们
诉苦说,“煤水沟”的污染已使他们失去了灌溉水源,村里的 1400 多亩地都受影响,现在基本上都只种植
一季稻,还得靠天降水。
环保部于 2011 年 5 月底公布的 2010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表明,对周边环境状况,只有不到 6 成
的农村受访者评价为“满意”或“比较满意”。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对农业生产、生活中产生的面源污染以及工业企
业带来的各种点源污染,分别有三分之一和近 3 成受访农民表示不满意。
资料 5
一些地方在村“两委”换届时,存在贿选、家族势力等等情况,外加一些地区在任用村干部时,使用一
些知识水平差、政治素质低的人,为村干部腐败埋下了隐患。他们上任后,虽然素质不高却个个发财有术,
一旦案发,则往往能找出诸多理由推脱。
受访基层检察官和纪检干部反映,一些地区农村账目混乱,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手续不全,票据跨年
入账,资金体外循环,“白条子”情况严重。村干部公款吃喝,公私不分,村里收入不入账,如山东发生
一起铁路补偿案件中,几乎所有的情况都是“左口袋公款,右口袋发票”。
近几年,随着农村土地在市场化与城镇化进程中价值大增,村官手中的隐性权力越来越大,村官受到的
制约却非常薄弱。记者调查中发现,土地征用、土地开发、城中村建设和涉农资金、贷款管理等成为涉农
职务犯罪的重灾区。
2009 年 11 月,D 市人民检察院收到 N 村群众举报,反应村干部与 D 市某公司经理张某等人勾结,以
每亩 7000 元左右的价格“征地”,又以每亩 5 万元转手卖给市国土资源局,侵吞巨额征地款,众多村干
部从中受贿。调查发现,2008 年至 2009 年间,张某向 N 村村干部行贿 457 万元,低价囤积千余亩集体
土地,在这起土地腐败窝赃案中,25 名 D 市干部、13 名村干部参与“分肥”。
这起由“村官”贪污受贿引发的腐败案绝对不是“村官”腐败的个案,据相关报道,2010 年某省人民
检察院累计查处涉农贪污贿赂案 256 件,406 人落网。
资料 6
近年来,许多发端于乡间的传统手艺愈发彰显其生命力,这些广泛流传于乡间,以前一直被用来养家糊
口的手艺,正在成为一些地方的富民产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提供了新的契机。然而,记者走访调研中发现,民间手艺人和传承人普遍年龄较大,而年轻人又不愿意学
习传统技艺,人才匮乏严重。据 Z 省统计,当地民间手工艺生产的中坚力量,年龄都在 55 岁以上,40 至
55 岁年龄段的高级技术人员出现断层。
“现在年轻人宁愿在城里端盘子,也不愿意在家里当绣工。”湖南工艺美术大师、总工艺师江某说,“学
艺要有个过程,至少要两三年才能见效,刚开始几个月挣几百块钱,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花这个时间。”
基层文化工作者和专家认为,发展农村特殊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是关键。应当强化人才培养的保障和激
励机制,完善专家和行业评估体系,破解人才难题。
在一些地方,“一对一”仍是传统手工艺产品销售的主要方式。以木雕、根雕、砖雕“三雕”著称的 J
省 W 县,虽然作坊多、艺人多,但真正懂市场、会经营的商户很少。现在有很多个体老板,还依靠熟人订
单等简单的方法做销售。专家指出,在农村特色传统文化发展的规划中,在战略上没有对人才问题引起足
够的重视。
资料 7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挖掘更多的文化资源,培育更多的文化形态成
为社会共识,传统手艺的价值正日益彰显出来。
羊图》《玩花船》等画作的轮廓,忙的不亦乐乎。因为邻镇的一个农家乐休闲农庄要装饰店面,找他们订
了 40 幅农民画,春节前便要。记者发现,这样忙着作画的场景,在冶山镇的许多乡村,都可以看到。现在,
全镇共有骨干农民画家 20 多位,能画的则有 100 多人。他们忙时农耕,闲时作画,既作为增收手段,又
陶冶情操。
模的刺绣企业有 35 家,年产值超过 10 亿元,还催生了一批包装、运输等相关行业。由于镇湖“绣娘经济”
的发展,镇湖的劳动就业率超过 95%,刺绣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达 75%。刺绣经济的发展壮大,还是得
益于镇湖从过去的“接包”加工刺绣产品转为“发包”给周边乡镇,带动了周围大批农民就业。
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在海外市场更是具有巨大的开拓空间:山东潍坊的风筝蜚声海内外,当地企业研发
的“教学风筝”(风筝扎制完后,配备毛笔和水彩,由消费者自行上色),每年仅出口就近 50 万只;湖南
湘绣城每年产值达到 10 个亿,湘绣产品销往韩国、日本、美国等 15 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