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A类)真题
[导读]2017年江苏省公职类考试备考QQ交流群: 江苏省考笔试资料QQ群: 419581452 江苏选调生资料QQ群: 294079784
2017年江苏省公职类考试备考QQ交流群:
江苏省考笔试资料QQ群: | 419581452 | 江苏选调生资料QQ群: | 294079784 |
江苏事业单位资料QQ群: | 465397131 | 江苏国考资料QQ群: | 232783617 |
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应试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
资料1
去年10月,某市的调研报告显示,与过去青少年比较,在道德方面,认为一代不如一代的达到38.3%,认为一代比一代强的仅占11.0%。在该市组织的一场讨论中,参加讨论的嘉宾各抒己见。
①彭旭导(市中心医院医生)说,“谁说青年人的道德一代不如一代?我身边就有不少活雷锋。”他亲眼见证了一批长期活跃在医院的义工。去年初,在区团委支持下,该医院成立了一个义工队,其中从事志愿工作的大部分人都是青年。刚成立时还猜测参与者可能是一些在家闲着没事干的退休人员,但后来发现大多是一些工作很忙的人,有的工作还要三班倒。就是这些人长期活跃在我们医院,为行动不便的病人提供各种服务,搀扶病人做检查,为住院病人做生活护理和心理辅导,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②盘健(市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处老师,高级心理保健师)说,虽然青年人中间存在一些问题,但青年人的道德素质、知识技能总体来说在“爬坡”,而不是“滑坡”,从十多年前就有一批科学技术学院的学生和企事业员工自发每周至少2次到100多户需要帮助的人家中,为他们做医疗护理、打扫卫生等。难道这些不是活雷锋吗?
③座谈中,嘉宾都谈到了一个很值得探讨的现象,那就是很多从事志愿工作的人不希望被别人知道自己做义工,好像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从事多年义工工作的古立军(市路桥公司团委书记)和曹建宇(市某律师事务所律师)有时想把周围的一些义工事迹宣传一下,但有些人好像不乐意,他们觉得应该低调处理,如果被单位知道了不是很好。
④盘健和曹建宇说,青年人的成长是受身边人和环境影响的,有时候社会都不提倡或重视道德培养的话,他们自身也慢慢会忽略。他们两人以自身成长的例子以及教育子女的例子说明了培养的重要性,曹建宇说,这么多年他一直坚持做义工的原因是父辈对他的影响,而现在他也很注意培养儿子的社会责任感。
⑤凌怡(市四中历史教师)对此深有同感。她说,道德有养成的过程,中小学时期是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家庭为他们做了多少?要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首先是要让他们参与到社会中,让他们从小就觉得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学校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社会道德。凌怡说青少年还处在道德观的形成期,社会、家庭认同他哪点,他就会更注意哪点。对于一个充满爱心的人,社会要多认同,否则这种爱心也会慢慢淡化。
⑥座谈会现场,嘉宾们不停讨论道德的评价标准,他们认为时代变了,整个社会都与过去不一样了,道德评价标准也应该和过去有所不同,盘健认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活背景有不同的道德标准,用以前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说教现在的青少年不合适。当务之急应该弄清当今社会是怎样一个社会,从而确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标准。
资料2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教授谭建光认为,道德有几个基本的要素,应该是人类永久追求的,比如真、善、美等等。因为时代的不同,社会环境的变化,这些要素会细化成看似不同的道德标准,但其宗旨仍是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使人类生活更和谐,更美好。每代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只是不同的年代在践行不同的道德标准,而上一代却总是拿自己的道德标准衡量下一代,所以才产生了“一代不如一代”的看法。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为了使人类生活更美好,道德也在不断发展、延伸,大家要严于律己,时刻践行美好的、正确的道德标准,进而影响别人,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资料3
某省社科院专家认为,社会德育教育主流的无力直接影响学生良好道德观的形成。媒体宣传是社会教育的一种极重要的手段,一个学生从他懂事的时候起,接受广播、电视、杂志、唱片的影响和教育要多于学校,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要比教师和家长的说服教育更有说服力。其实社会教育从未放松过,如“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倡导,社会主义“八荣八耻”荣辱观的教育,英模的演讲,“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等。然而,学生更多的是相信自己的眼睛,现实生活中的事实给学生带来的是“事实胜于雄辩”的影响和教育。其他如电脑网络的影响,长辈和朋友的现身教育,金钱的诱惑等,这些“事实”使学生对社会和学校的道德教育失去足够的信任。他指出,历史和现实已经反复证明,一个没有良好道德修养和道德规范的民族,不可能有一个繁荣、强大、兴旺发达的美好前程。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道德的礼仪之邦。如果把中国每一时期的教育作一个比较,不难看出无论是哪一个历史时期,德育教育都占着主导地位。其实孩子就像一张白纸,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为他们打好底色,涂好和谐的色调,为其将来挥毫泼墨奠定基础。因此,希望全社会对社会公德教育给予更多的关注,勇于面对现实,找出不足,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因为这关乎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强盛。有关专家希望,要通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确立社会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可以使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和反对一切违背社会主义原则的道德行为,遵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准则,抵御市场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
资料4
某地方电视台的情人节特别节目报道:在市中心繁华地段,女孩为重病卧床的男友收集恋人们丢在街上的玫瑰花,市民们为这段感动天地的恋情唏嘘不已,纷纷献给玫瑰花和祝福时,却忽视了男主角才19岁,而他与女友已相爱5年。某报记者对此作出如下评论:这些媒体的报道是否在传递着“少年恋爱无罪”的信息呢?就在中国经济大踏步向前行的时候,90后恋爱观已经坐着火车,赶英超美,然而我们在这种前所未有的“超快感”里,体会到的究竟是福还是祸?“爱开放”是一种道德的滑坡还是人类进步的表现?当抛开社会伦理道德,也许会感到短暂的新鲜,但是最终的结果会让你承受不起。就像许多西方国家一样,经过“爱开放”的90后在将来也会明白,“爱”其实是一种私权利,既然享有权利,就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年轻的你请不要随性地爱,为了社会,为了家人,少一点自私,多一点冷静和机智,让自己的青春行为不留悔恨。
资料5
某中学校长接受采访时认为,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对孩子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家长忽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更多地重视知识教育和智能开发,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让孩子进行家务劳动,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等。繁重的学习负担和课外学习班充斥他们稚嫩的童年时代和快乐的少年时代,他们成为了学习的工具。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不良表现,不懂得如何教育,视给孩子提供良好学习和生活条件为己任。某高校教授撰文指出,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规律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缺一不可,而德育在其中是主导因素。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的讲演中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或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一个人学业的不足并不会深远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出现问题,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他说,他从教20多年来目睹了学生的道德滑坡状况。他分析认为,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战场,而教育无论怎么改革,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念已根深蒂固,这种“应试教育”导致大部分学校片面指向学生的分数,出现严重的“重智轻德”倾向,学生也就随之有这样的观念。与学生道德认识关系密切的包含校风、班风、校园文化、校园人际关系等内在的校园精神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往往是不经意而持久的。
资料6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创业的精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湖南邵阳大祥区板桥乡渡头桥中学刘义志建议:农村基层组织应在管理机制上督促家长,关注留守儿童的道德建设,与家长签订儿童道德建设责任状,实行预警机制和失范追究制,并可通过引导和激活退休教师队伍等社会力量设立“社会保姆”预防留守儿童道德滑坡。基层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并划拨一定经费供下属学校开展关于留守孩子的德育课题研究。各中小学校应当设立农村留守孩子的专门档案,针对不同特点分类管理,教师应与外出打工家长及其代管人经常保持联系,并建立成长记录卡,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资料7
一位教育专家撰文指出,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提高家庭质量,是培养未成年人社会公德的最好方法,父母在孩子要求高消费时不应当一味满足,脱离现实条件就应当回绝。孩子在学校被打,家长要有正确的处理方法,告诉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如果确实受到了伤害要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教育孩子要尊重老师,服从教师管理。即使孩子讲一句假话也要追究,并明确告诉孩子这是道德的大忌。不要限制和随意侵犯孩子的正当权利,要教育孩子有社会主义利义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善恶观、荣辱观;保持严肃的生活态度;全力支持学校的政治思想和美德的教育工作。父母应该特别重视以身作则,自觉做孩子公德的榜样,而不是“反面教材”,否则不守公德的孩子就是不守公德的父母的“翻版”。作为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读美文让孩子多懂一些社会公德准则,指导孩子的具体行为。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孩子在具体行动中形成良好道德。购物时与孩子一起排队,可以培养孩子的公共秩序意识;遇到乞讨的人让孩子给一枚硬币,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在图书馆提醒孩子轻声慢步,可以让孩子学会体贴他人;引导孩子向主动让座位的阿姨说声“谢谢”,可以教会孩子懂得感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孩子做出这些举动时,父母应当及时鼓励和肯定,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能从小树立起公德意识,成为文明的现代小公民。学校及教师,不仅要完成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更要注意对适龄学生进行完整健全的人格教育。
资料8
近日,“大家谈”专栏组委托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就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北京、深圳、广州、河南、四川、湖北等省市670位公众(成年和未成年人的比例为6∶4)进行了调查。57.2%的被访者是夫妻双方在外打工,35.7%的被访者是丈夫在外,妻子留守在农村。被访者中47.1%的人将孩子留在农村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27.1%的人将孩子留在农村和其他亲戚住在一起,18.7%的人将孩子带在身边,7.1%的人将孩子寄宿在老家的学校。 “在外打工,最担心孩子什么?”37.2%的被访者担心孩子缺乏照顾;21.4%的人担心孩子身体有病;24.3%的人担心孩子学习不好;只有17.1%的人担心孩子不学好、干坏事。可见,在外务工的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状况重视不够。
资料9
记者近日在广州大学获悉,温家宝总理对广州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骆风教授关于重视家庭教育的信件进行了批示,认为“意见值得重视”,同时批示给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和教育部处理。刘延东也批转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温总理批示精神,完善相应的法规,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家庭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据骆风介绍,信件内容约1000字,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陈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他对记者分析说,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相关理论,家庭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占六成,对小学生占五成,而对中学生占三成。相当一部分中国家长重智轻德,对孩子的思想品德问题不够重视。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青少年道德滑坡现象令人担忧。在信中,他建议政府要像抓计划生育一样抓家庭教育,并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明确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各界还应该推动家庭教育立法,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编制《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发展中长期规划》。
资料10
(一场辩论)正方: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主流是健康的,思想道德建设成效是显著的。反方:青少年思想道德滑坡严重,思想道德建设薄弱了。
①网民陈市的观点:我支持反方的观点,少年早恋,少男少女殉情,青少年犯罪率不断攀升等等,现实摆在面前,我们断不可文过饰非,一味歌舞升平,自欺欺人。我们就应该有敢于揭短的气度,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当头棒喝,对症下药。
②网民薛究的观点:赞同正方的观点,社会是进步的,物质条件好了,注重吃穿是必然的。我认为现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前所未有地好。
1979年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在见闻录部分有如下一段文字:“美国学生无论品德优劣,品德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法还得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掉个个儿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重音体美,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结论是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用20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并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见闻录里有如下一段文字:“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放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举起右手,否则轻易不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胳膊放在身后,室外活动除外。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7点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边吃早点。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的解释,它是学校作业在家庭中的延续。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没有。”结论是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起得最早,睡得最晚。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任何一个国家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20年时间,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30年过去了,两份预言都错了!
③网民丁实的观点:同意反方的观点,就我们这里来说,现在青少年都是讲究吃穿,赶时髦图新鲜,他们就不想想家里的父母在田地里辛苦一个月得到的那点钱还不够他们买件时髦的衣服呢!总的来说,从五讲四美三热爱,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尊老爱幼、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等方面看,现在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和20多年前相比就是有些滑坡掉队了。
④网民姚思的观点:我支持反方观点,但并不悲观,并不丧气,仍然看到了希望,仍然信心百倍。我们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确实少手段,少方法,少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既要看到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日新月异给我们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带来的新机遇,更要正视国际敌对势力的思想文化渗透,社会丑恶现象和消极腐败现象给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带来的严峻挑战。必须看到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仍存在许多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资料11
目前,青少年在人生理想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青少年认为人生在世首先要及时享乐,将“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作为自己的生活信条,认为何必活得那么苦,那么累,何不潇洒走一回;有些青少年产生了所谓的“信仰危机”,认为“理想是天上的星星,可望而不可即”,“理想等于幻想加梦想”,“理想是空洞的说教”等等,因而表现出一种失落、迷惘,就像大海里的一叶小舟,随波逐流。在人生义利观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拜金主义、唯利是图、重利轻义,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冲击着他们的灵魂,相当一部分人感到失去了人生前进的目标和学习的动力,成才意识淡化,纯真的人际关系被打上金钱的烙印。在上海闭幕的当代未成年道德发展与学校教育论坛上,专家披露调查结果,有46.1%的青少年认为“诚实就意味着吃亏”。
资料12
某省政府教育部门一位公务员认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社会是柄双刃剑,它既可以深化德育工作,扩展德育内涵,检验德育效果,巩固德育成绩,也可以消弭学校和家庭德育的效果,甚至导致青少年犯罪。孩子们在学校五天时间,即使老师费尽心思,加强教育,但两天休息,一回到家中,回到与之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大家庭中,目睹了许多不正之风,或经不起同学、朋友的“联合攻击”,学校老师的教育被抛到九霄云外,于是也一起混入“水中”,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所以,很多老师感叹“5+2=0”。我们应努力做到家校的紧密联系,形成学校、家庭、媒体等小家庭大家庭齐抓共管的格局,携手共进,加强孩子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关人士呼吁,要通过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帮助青少年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引导他们自觉地将自我价值融合到社会价值的实现过程中,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即一个人的价值不应该看他从社会索取多少,而应该看他对社会贡献了多少,贡献越大价值就越大。只有确立了科学的人生观,才能抵制庸俗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
资料13
在很多学校里,经常能听到或看到学生出口成“脏”,乱扔纸屑,随口吐痰,甚至破坏公物的现象。不少学生甚至对任课教师都不理睬,毕业后更是没有音讯。省级重点中学南京四中在校园里挂出“和声细雨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的标语;浙江颇负盛名的民办学校杭州宋城华美学校评选校园“小绅士”“小淑女”。以上案例反映出对传统文明尤其是文明礼仪的呼唤,而结果却是多种媒体推波助澜,口水纷飞,奇谈迭出。为使学生成为知书达理的文明人而开展的活动,却遭到一片非议……很多学校对传统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连一些最基本的系列教育活动也不顾及,有些学校甚至雇人为学生打扫校舍卫生,很少甚至从来不开展道德教育活动,从来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理由是为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为了学生的安全……
资料14
有关教育工作者希望,要通过理想教育,帮助青少年坚定人生信念,要帮助他们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我们要使广大的青少年懂得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生的前进动力,是生命的不懈追求。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青春之树就会枯萎衰败,生命之火就会暗淡无光。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做好这项工作,在这方面,学校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阵地,责无旁贷。要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工会、关工委等各种社会性的青少年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的重要作用,动员、组织、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四有”新人创造良好的环境。
资料15
社会公德是指社会全体公民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而必须共同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准则,称其为“公德”一是指公共场所、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准则,二是指全体公民都应遵守的道德准则。这里的公民,是广义的,是包括未成年的孩子在内的一切社会成员。公德意识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社会公德作为一种特殊的道德规范,有其自身的特点:公德具有共同性,同一社会中不分阶级、阶层、党派、民族、宗教、信仰都须遵守,无一例外;公德具有传统性,社会公德是数千年来人类社会逐渐形成沉淀下来的道德规范,是社会前进、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公德具有简易性,社会公德的内容都很通俗易懂,便于实行,凡具有起码道德规范的社会成员都可以做到。目前在全国许多城市都制定的“七不”“十不”等公约就属于社会公德的范畴,它包括遵守公共秩序、敬老爱幼、尊重妇女、礼貌待人、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等。
资料16
记者与某市团市委书记张莹的对话记录:
话题:当今社会上部分青少年为何存在比较严重的公德意识缺失现象?
记者:您对今天要对话的话题题目,持什么态度?
张莹:这当然是个很深的话题,现在来探讨这个话题特别有现实意义。我认为,部分青少年公德意识缺失是一个社会现象,但还不能代表一种态势。
记者:您认为部分青少年公德意识缺失主要表现在哪里?
张莹:缺乏责任感,做事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自己的感受,却较少顾及甚至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利益。
记者:既然是一种社会现象,您认为根源在哪里?社会吗?
张莹:家庭、学校、社会是培养青少年公德意识的摇篮,公德意识的缺失也是受这三个环境影响造成的。
记者:报纸上报道过这样一件事,家长带着孩子坐公共汽车,孩子主动给别人让座,结果却遭到家长的训斥。
张莹:我觉得目前中国的家长有一种倾向,重智不重情,这里说的“智”是指智力,“情”指情商,家长们觉得自己以前受到的思想道德教育,与今天自己的经历有了很大的不同,市场经济对他们的道德观造成了冲击,道德观发生了一些混乱。以上你讲的这个例子就反映了我们的父母在培养孩子的公德意识上做得是多么的不够,家长自身的自私、冷漠给孩子带来的就是爱心的缺乏。
记者:目前社会上信息渠道的多元也应当是一个重要原因。
张莹:我觉得,现在文化领域缺少一种预警机制,让孩子们毫无防范地直接面对纷繁的各种文化。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开放的中国,思想领域的舶来文化不断地冲击着未成年人的思想,街面上流行的贺卡、卡通图册上的暴力、黄色内容随处可见,其中很多是宣扬“个人英雄”“自我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公德意识的缺失便不可避免。
记者:文化在里面起着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张莹:我认为公德意识的缺失从根本上说是文化的缺失,其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断层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有这样一件事,一位做教育工作的母亲问女儿,“将来妈妈老了,病了,你怎么办?”14岁的女儿回答说“给你安乐死”。
记者:在公德意识的教育上,我们习惯于用榜样说话。
张莹:不是榜样不好,问题是榜样是不是万能的?有很多德育教育是不能用榜样来代替的,榜样在某种程度上和我们普通人毕竟有一段距离,让所有人成为榜样那样的人既不现实,又不客观。
记者:学校教育里面有没有造成学生公德意识缺失的原因?
张莹:首先,评价老师不应该只看成绩,不要只看他上了多少节公开课,有多少学生上了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师德不完全体现在“硬件”上。其次,不是什么样的人都能成为老师的。外地媒体近年来曝光了少数“禽兽老师”“流氓老师”,有些悲剧竟长达七八年之久,这样的悲剧同时反映出目前师德缺失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再次,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在学校、班级受到优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它带给未成年人的影响是深远的,一些孩子认为,老师批评自己没有关系,但老师对自己与别的孩子不一样就受不了。我认为目前一些学校不注重平等教育,使学生很小就有等级观念,这对他们的公德意识的培养是不利的。
· 题干:
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给定资料1的调查数据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
无
·
· 评分标准:
要点如下:
·
道德滑坡现象严重(或青少年道德一代不如一代的认识成为多数人的共识)成为共识。根据语言表达酌情给分。
·
· 参考答案
我国当前青少年道德滑坡现象严重,大多数民众对作为处在道德观的形成期的青少年表示担忧。
·
· 题干:
请用一句话,说明给定资料1③谈到的现象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
无
·
· 评分标准:
要点如下:
·
社会氛围,漠视、不理解的态度。根据语言表达酌情给分。
·
· 参考答案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前我国社会整体氛围不利于高尚道德的提倡,社会对高尚道德采取漠视和不理解的态度。
·
· 题干:
请用一句话,说明给定资料11中专家披露的数据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
无
·
· 评分标准:
要点如下:
·
义利观,不讲诚信。根据语言表达酌情给分。
·
· 参考答案
目前我国大部分青少年在义利观方面存在很大的偏差,重利轻义思想严重,不讲诚信。
·
· 题干:
根据给定资料,用简洁的语句,分条概述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
从宏观把握,做到全面、准确。
·
· 评分标准:
要点如下:
·
要点如下:
·
1.对社会上好人好事进行肯定。
·
2.指出道德滑坡问题存在的客观事实。
·
3.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
·
4.学校应试教育的“重智轻德”。
·
5.社会道德风气的日益衰弱。
·
6.需要家庭、学校、社会齐心协力。
·
阅卷人具体操作细则:
·
1.共6个小点,每点3分;
·
2.每点根据概括是否准确以及表述是否清晰等情况,酌情给1-2分;
·
3.错别字3个字扣1分;逻辑不清晰的酌情扣2-4分。
·
· 参考答案
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是:一、道德并没有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消失,现代社会上很多青少年积极践行雷锋精神,为和谐社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二、然而,社会上多数青少年身上则存在着自私、冷漠、功利等不良品德,以致多数人认为青少年道德素质一代不如一代,青少年道德素质滑坡俨然成为十分迫切的社会问题。三、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学校应试教育的“重智轻德”、社会道德风气的日益衰弱等。四、家庭、学校、社会要紧密联系,齐心协力,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
· 题干:
请根据给定资料,结合自己的思考,给市委、市政府写一份“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社会公德教育”的建议书,篇幅500字左右。
·
建议切合题意,导向正确,比较系统,针对性强,务实可行,行文思路清晰,文字简洁流畅。
·
· 评分标准:
要点如下:
·
要点如下:
·
1.有对于思想道德问题存在的引入。
·
2.家庭方面的对策。
·
3.社会方面的对策
·
4.学校方面的对策
·
阅卷人具体操作细则:
·
1.第一个要点4分;后三个要点每个6分
·
2.格式5分
·
3.根据语言逻辑是否清楚酌情扣2-4分
·
4.错别字3个字扣1分。
·
· 参考答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社会公德教育的建议
·
尊敬的市委、市政府领导:
·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教育蒙上了一层功利的色彩,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部分人陷入了“智力中心论”的陷阱。这种重“智”轻“德”的严重后果是:大部分青少年行为习惯差、缺乏应有的公德意识、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等。加强青少年社会公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
第一,在家庭教育方面。政府可通过开展“家庭德育教育宣传月”等活动,宣传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改变家长重智轻德、重物质轻精神等错误的教育观念;可通过市电视台等渠道为家长传输一些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如以身作则,做孩子公德的榜样等;鼓励家长多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家庭质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
第二,在学校教育方面。政府应将学校的德育教育情况纳入其教育水平的考核指标中,加强各学校对德育教育的重视;鼓励学校以理论联系实际、多学科渗透等多种形式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督促学校严格管理,特别是加强老师的管理,为公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
·
第三,在社会教育方面。除应充分运用报纸、电视台等大众媒体进行正面宣传外,还应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惩恶扬善,整肃风气,使孩子少受歪风邪气的影响。
·
家庭、学校、社会都是青少年德育教育的摇篮,三者缺一不可,应紧密联系。
·
×× ××
·
· ××××年××月××日题干:
请根据给定资料10②(中美互访部分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评论。
·
观点明确,立意新颖,逻辑严密,分析评论透彻,语言精练通畅。
·
· 评分标准:
要点如下:
·
划档给分,共分为四类:
·
一类卷(35-45):中心论点明确,论证充分,语言表达准确、流畅,能充分结合指定材料。
·
二类卷(25-34):论点比较明确,论证比较充分,能结合指定材料,语言表达比较准确流畅。
·
三类卷(13-24):有中心论点,有论证但不够充分,对指定材料结合不够紧密,语言表达有部分语病。
·
四类卷(12分以下):中心论点不明确,不满足题目要求,不能围绕指定材料展开,语言表达不流畅,且语病较多。
·
阅卷人具体操作细则:
·
1.阅卷先定类,然后将每类文章分为上下两档,再打定分数。
·
2.本题的要求是结合中美互访的材料写评论,如果考生没有结合这部分材料,直接定为四类卷。
·
3.本文章的中心论点应该是对所给材料所反映内容的评价。不满足这个条件的定到三类以下。
·
4.论证部分是对作者所给评价的支撑。论证应该严谨,并且注意论证的多样性。论证方式较为单一定位二类卷以下。
·
· 参考答案
从“打破”到“突破”
·
----转变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
中美互访部分的材料向我们展示了截然不同的两幅画面:美国学生趾高气扬、奢谈发明创造、重音体美、不遵守课堂纪律,而中国学生要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勤奋好学,重视考试成绩。有人据此判定,三十年后,中国的科技文化会把美国远远的甩在后面。然后三十年过去了,结果恰恰相反。这是为什么?源于教育体制的根本区别!
·
美国的基础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注重创造性的培养和个体的全面发展,推行的是素质教育。而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勤奋、刻苦、受到太多规则的羁绊,片面注重考生成绩,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这种狭隘的教育模式把我们的基础教育引进了死胡同,危害极大。打破“应试教育”的枷锁,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刻不容缓!
·
应试教育是对学生身体和精神的戕害。“少年强则国强”。然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之下,长时间的课堂学习剥夺了学生的睡眠和运动时间。难以计数的学生在高考的指针下埋身于书山题海,长此以往,近视率居高不下,体质下降在所难免。孔子最爱的弟子颜回博学多才,可惜早亡,令人扼腕。拜伦、雪莱、济慈学富五车,自然生命不能长久,令人叹息。没有强健的体魄,一切都将归于虚无。学生在升学的压力下,轻则情绪低落,精神萎靡,惶惶不可终日,重则精神崩溃。更有甚者,在考试的压力面前选择轻生。长时间的精神压抑,让学生失去了乐观、自信、以及灵性。
·
应试教育是创建创新型国家的绊脚石。美国的学生不拘泥于条条框框,不拘泥于繁文缛节,看似“奢谈创造”,其实就是创新意识的体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一。然而,我们靠的是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付出的是资源和环境的沉重代价。我们要想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就必须靠创新,为此我们就必须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我们的应试教育培养出了大量的“考试高手”,而在这个群体中,高分低能者并不罕见。再者,理性的顿悟,灵性的升华,需要心灵的闲适。每天埋头于书山题海,创新能力真的成为“奢谈”。
·
应试教育是对教育规律的背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片面注重某个方面的教育必定是畸形的教育。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高考是指南针,在这一指针的指引下,难以计数的考生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一味的“迎合”高考,没有发现、更没有挖掘自己的特长和潜能。教育成了机器,学生成了产品--模式化的产品。没有个性,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创造性。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发了广泛的思考。中国不能出顶尖人才,应试教育难辞其咎。
·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只要我们从上到下群策群力,多管齐下,切实实现教育体制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化,打破就的体制,我们一定能突破障碍,实现飞跃!创新型国家的建立、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的强盛指日可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