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教育

国培教育,公务员培训,事业单位

公选遴选 时政热点 关于国培 学员风采 成功感言 图书商城 考试专题| 面授课程 腾讯课堂 网上直播 公益课程|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网 > 省公务员 > 备考资料 > 申论 > 每日一练
今天是:

每日晨读-民警依法履职个人不担责,让执法更有底气

信息来源:作者:点击率:日期:2018-12-31 09:00:10

[导读] 民警依法履职个人不担责,让执法更有底气公安部近日制定并发布了《公安机关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规定》,将于 2019 年 2 月 1日起正式施行。根据《规定》, 公安民警依法履

 民警依法履职个人不担责,让执法更有底气

公安部近日制定并发布了《公安机关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规定》,将于 2019 2 1日起正式施行。根据《规定》, 公安民警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依法履职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民警个人不承担法律责任等。

出台这一规定,固然是日渐严峻的形势使然。 公安民警执法过程中,与犯罪分子面对面“较量”,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自身很容易受到不法伤害。根据公安部统计,2013 年至 2017 年的 5 年里,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 2003 人,因公负伤或致残 2.5 万人。其中,2017年牺牲 361 人,平均年龄只有 43.5 岁。在这些流血牺牲事例中,很多与民警在执法执勤过程中受到暴力袭击、报复伤害、妨害阻碍有关。如何更好地保护执法民警,理应进入立法者的视线。

不仅如此,在公安民警的执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副作用”,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或多或少的损害。如果让依法 履职的警后果自负,无异于是对正常执法行为的否定,当执法者再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难免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谨慎心态,战战兢兢、畏惧不前,也会在无形中助长犯罪分子的气焰。

此次《规定》以部门规章的形式,明确民警依法履职造成损害,个人不承担法律责任,有利于从法规层面为执法者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更好地履行法定职责。更重要的是, 释放出保护执法人员、遏制违法犯罪的强烈讯号,有利于警醒那些潜在的违法者遵守法律规定,放弃心存侥幸。

不过,也有人表示担忧:如果民警执法不用承担责任,会不会让警察执法肆无忌惮,对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侵害?其实,这一顾虑完全没有必要。

从立法的初衷看, 这一《规定》所保护的,仅是民警合法履行的职务行为,而不是为非作歹的行为,如果民警采取不合法、不合规的执法手段,就不属于保护的范围,承担法律责任就是必然的后果。而《规定》对保护内容、流程等事项的具体化,也有利于防止权力庇护。

还有人担心,如果民警依法履职免除个人责任,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真空”,又该如何弥补?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条例》对考虑得比较周到,在明确民警个人免责的。同时,规定“由其所属公安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造成的损害给予补偿”。如此,就 与《国家赔偿法》等法律实现对接,让该有的国家救济不缺位。

规制权力、保护权利,乃是法治的必然要求。对于警察权力,固然要通过《人民警察法》等法律规制,如规范警察的职责范围、执法程序、义务纪律,规定执行职务应“依法接受人民检察院和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等,而《规定》明确的“民警依法履职免责”,这种针对执法主体的“导向激励”,同样是对警权的规制,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理应得到肯定。(人民网)

123.png

维护警察执法权威,要与规范警务操作同步

12 29 日,公安部出台《公安机关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规定》,规定立于民警日常执法工作的现实需要,明确了侵犯民警执法权威的具体情形、处置要求,对民警受到侵犯后的申请救济、案件督办、职务行为认定、澄清证明以及落实相关工作责任等方面提出要求。

维护执法权威被提到议事日程并出台具体的执行细则、程序指引,此番公安部新规为一线警员的职业风险防范和保障维权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路径依据。应当看到,维护警察的执法权威与“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规范化警务建设民警执法权力向现代化转型的一体两面,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一线 警员身处社会纠纷、矛盾多发的复杂场景和领域,需要在突发状况密集发生的情况下秉持纪律要求,果断、妥当地处理警情,在此过程中难免会遭遇执法权威被威胁的情况。值得注意的一组数据是,各级警务督察部门在 2017 年受理核查侵害民警执法权益案()1.3 万起,处理侵害行为人 1.8 万名,为 1.6 万名民警提供救济、恢复名誉、挽回损失。从数据入手分析,可以看到现有警务督察力量的工作强度,但公众也能切实感受到一线警员日常执法操作所面临的复杂局面。

近日,正在热播的警务纪实片《巡逻现场实录 2018》在豆瓣获得高分热评,片中全景呈现的日常化警务实况可以说也与此次维护执法权威的规范性文件出台遥相呼应。 日常警务执法需要社会的充分理解、配合,同样也要求有及时、全面的权利救济机制做保障,一线警员的苦,可以是身体的劳累、精神的压力但不该是权利得不到保障的委屈,“流血又流泪”的情形应当被杜绝。“被车辆冲撞、碾轧、拖拽、剐蹭”、“被聚众哄闹、围堵拦截、冲击、阻碍”、“受到扣押、撕咬、拉扯、推搡等侵害”……从公安部新规中列举的警察执法遭遇冲击情形也能看到, 日常警务执法所面临的危险,具体执法需要规范化、专业化的操作,同样离不开及时、公正的警员权益保障机制。快节奏的工作强度下,外卖小哥可以有“委

屈奖”, 受了委屈的一线警员同样也能有温暖、有力的国家保障以抚慰人心。

立足警务执法的现实场景,就需要充分考虑纠纷与冲突的发生概率,并适应新媒体环境对文明执法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此前,公安部在全国范围组织对警察进行规范执法的视频培训,给不同情况下的警察执法步骤做细节示范,几乎与此同步,多地“教科书式执法”片段在社交平台热传,并赢得公众一边倒的支持和赞誉。重庆万州公交坠江事故发生后,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不容侵扰正在成为共识,随车配备的视频监控装置为以往面临说不清处境的司机提供了一个把复杂场景说清楚的机会,作为社会秩序的底线维护者,警察的日常执法环境同样需要新媒体手段的助力。

让公众看到“教科书式执法”的同时,也让一线警员切身体验到“教科书式维权”的呵护。此次新规发布还提及,对于一些“依法履职”存在认定争议的案件,将邀请学者、公众参与审查,应当说这是在视频证据基础上对警务执法的判断引入独立第三方的有益尝试。视频证据的充分运用和审查程序的科学配置,让维护执法权威更有说服力,反过来对规范执法同样可以形成督促和压力机制,规范警务建设与维护执法权威,二者相辅相成、不容偏废。

新媒体环境中的执法,一直是机会与挑战并存,适应在镜头下执法的监督特质,更要看到因为有执法记录仪和无处不在的手机拍摄,也为维护执法权威、保障职业权利提供了充分且客观公允的视角和证据。“在镜头下执法”为规范警务操作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也是维护执法权威的有效切入点。此番公安部新规明确了执法人员受到侵犯后的申请救济、案件督办、职务行为认定、澄清证明等配套权利救济程序,让维护执法权威同样成为国家警务规范化建设的一部分。

(人民网)

234.png

456.png

国培视角: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公安民警执法过程中,需要与犯罪分子正面“较量”,太多不确定的因素让其容易受到不法侵害,流血牺牲事件时有发生。对于一线警员,我们不能让他们拖着疲劳的身体,承受巨大的压力,甚至得不到基本的权利保障,“流血又流泪”的情形应被杜绝。因此,《公安机关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规定》的出台,恰逢其时,最大程度保护了正常执法民警的利益。通过详细的免责规定,既体现了对于正常执法行为的肯定,又能一定程度上警醒潜在违法者遵守法律规定,更能遏制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此外,还需要规范警务操作,以严格的制度约束、专业的执法程序、透明的监督渠道,维护执法权威,保障群众利益。

皖ICP备17001778号 -1


Copyright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