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每日一练及解析:2月14日
[导读] 2017安徽省公务员报名入口|2017安徽省公务员汇总职位表 |2017安徽省公务员笔试课程体系 1.1979年英国政府首次公布
2017安徽省公务员报名入口|2017安徽省公务员汇总职位表 |2017安徽省公务员笔试课程体系 |
1.1979年英国政府首次公布酒后驾驶数据,当年有1640人死于酒后驾驶交通事故。而据英国交通部最新统计,2008年酒后驾驶交通事故中的死亡人数,比2007年下降7%,比1979年下降了近75%。英国酒后驾驶得到控制,主要是因为立法、执法及宣传教育配合到位。英国认定酒后驾驶的标准相当明确,而且对于酒驾的处罚也很严厉。酒后驾驶造成人员死亡的最高监禁期为14年。即便酒后驾驶未造成交通事故,未带来任何损失,也将面临民事法庭的严厉惩罚。如果二次酒后驾驶,“驾照”会被吊销36个月,且要重新体检、考试才能拿到“驾照”。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A.英国酒驾问题已得到实质性解决
B.英国关于酒驾的法律规定
C.英国酒后驾驶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因
D.在英国酒驾将付出沉重代价
2.倘若说彼特拉克是________于普罗旺斯的某种小情调的第一人,这肯定对这位“人文主义之父”有些不恭乃至不公,但以现代的一些标准来看,确实容易产生这样的印象,特别是当他与那位传说中的劳拉的故事已经被视为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经典之后。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沉醉 比肩
B.陶醉 齐名
C.痴迷 媲美
D.沉浸 并列
3.对道德践行者的价值确认,需要官方作为,更需要民间努力。民间舆论对真善美热情地、自发地追求,对平民英雄真挚的、朴素的敬意,不仅能让平民英雄的义举得到最大程度的价值确认.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重英雄、敬英雄、当英雄的风尚,对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巩固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崔永元自费宴请154位农民工兄弟,表达自己的敬意,也是一种示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
A.文明风尚的形成有赖于官方、民间的共同努力
B.民间舆论对巩固社会道德风尚起着决定性作用
C.崔永元自费宴请农民工兄弟肯定了英雄义举的价值
D.对平民英雄的价值确认,应充分发挥民间舆论的作用
4.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通常是以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如宋代诗人杜末“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名句,说明来客敬茶是我国的传统礼节:千里寄茶表示对亲人的怀念;民间IR时行聘以茶为礼,称“茶礼”,送“茶礼”称“下茶”,古时谚语日“一女不吃两家茶”,即女家受了“茶礼”便不再接受别家聘礼;还有以茶敬佛,以茶祭祀等等。至于各地、各民族的饮茶习惯更是异彩纷呈,各种饮茶方法和茶艺程式也如百花齐放,美不胜收。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古代诗词中的茶文化
B.与茶有关的民间习俗
C.饮茶的方法和茶艺花样繁多
D.不同地区的饮茶习俗各有千秋
5.两栖爬行动物通过冬眠或夏蛰以抵御严寒酷暑;昆虫以“蛹”或“卵”的形式进行冬眠;鸟类借助长途迁徙或更替羽翼适应气候的变化。这都是________的事。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妇孺皆知
B.众所周知
C.家喻户晓
D.鲜为人知
1.C 参考解析:文段首先通过将英国1979年和2008年的酒后驾驶数据进行对比,来说明英国酒后驾驶得到了有效控制。然后指出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因是“立法、执法及宣传教育配合到位”,并对立法、执法情况进行了具体阐述。故本题答案为C。
2.A 参考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人手,“齐名”指名望相等;“并列”指并排地摆列,不分主次。这两个词用来形容两个经典故事之间的关系不合适,故排除B、D两项。第一空,“沉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某种事物,沉浸在某种境界里;“痴迷”指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而不能自拔。适用于“某种小情调”,“沉醉”用在此处更恰当。故本题答案为A。
3.D 参考解析:分析可知,文段第一句为主旨句,指出对道德践行者的价值确认更需要民间的努力,后文都是对此观点的具体阐释。D项与此相符。A项没有突出民间舆论的作用,且“文明风尚的形成”在文段中也没有提及,排除。B项虽符合文意,但文段是围绕“对道德践行者的价值确认”展开,B项没有体现这个主题,排除。C项只是事实论据,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
4.B 参考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指出人们有关茶叶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通常以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后文对此进行举例说明。A、C、D项文段只是一笔带过,均未展开阐述,排除。B项与首句内容相符,故当选。
5.B 参考解析:妇孺皆知:形容大家都知道或一看就明了的简单事物。众所周知:大家普遍知道的。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鲜为人知”不合句意,排除。“妇孺皆知”形容简单明了的事物;“家喻户晓”形容广为流传;“众所周知”强调大家普遍知道,常用于书面语。题干中列举的内容既非简单明了之事,又非广泛流传之事,根据语境B项更符合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