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遴选材料分析】“黄牛号”为何屡禁不绝?
[导读]安徽国培教育为您提供公开遴选考试资讯备考资料
材料一
2016 年1月25日,一段名为“女子北京看病怒斥黄牛”的视频在网上热传,一位身着白色羽绒服的女子大声怒斥看病难:“一个300元的号,问我要4500元。我的天,老百姓看病挂个号要这么多钱,这么费劲。我们凭本事大早上在那等一天,挂不上号。你票贩子,哪怕说你站在这挣本事钱,站着受冷也行。你们票贩子占个东西,最后快要签到了来了10多个人往这一站,你们是啥呀?你们咋这么猖獗呢?就搁个小板凳,连动都不带动的。”目击者称,视频发生地医院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当时女孩排在第三,同时开的共有三四个挂号窗口,当天的专家共有10个号,她手慢了一些就没抢到。”该名知情男子称,女孩因为是从外地来的,看到这一情景很是激动,开口指责,于是有了视频中的场面。
材料二
针对网路视频,广安门医院回应称,这件事发生后,院方已经为这名女子安排了医生诊治。“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我们医院有号贩子,院方正在开会研究回应。”
1月27日,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表示,已责成北京市卫计委认真调查,严肃查处医院工作人员与“号贩子”勾结,卫生部门和医院要密切配合公安机关打击 “号贩子”。他在参加海淀团小组审议时回应说,北京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大医院人满为患,“患者挂不上号,连北京人也挂不上。”鼓励大家采取预约挂号,不要同“号贩子”交易,以免受骗。
材料三
就在广安门医院和北京市卫计委发声的同一天,某央媒在北京市广安门医院以及另外两家著名三甲医院中发现,号贩子仍在顶风作案,号称“北京三甲医院专家号都能买到”,还“能挂不出诊的专家的号”,甚至连保安都能提供“号贩子”的电话。
材料四
“号贩子”拿号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网上囤号。多数医院的网络挂号平台并未与公安部门的身份信息系统联网,实名制成了“伪实名”。一些“黄牛”利用已有身份证件甚至编造虚假身份信息,先将线上号源“秒杀”囤积,找到买家后取消原有预约,再用患者真实姓名补占。二是倒卖占位。不少“号贩子”在医院专职蹲点,常年占据排队挂号的“队首”位置,甚至暴力干扰患者正常挂号。三是获取医院内部号源。多数号源主要是通过前两种途径倒卖出去的。
材料五
早在2010年,北京就严打医托票贩子,规定5类违法行为严重者将判刑。全国各地也时常展开针对“号贩子”的专项行动,如武汉警方联手医院进行“黑名单”制度,但倒号、卖号行为依然屡禁不止。2015年,北京警方仅在儿童医院就抓获黄牛、号贩子245人。
2012年,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明确倒卖医疗机构挂号凭证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具体操作中,因为“号贩子”一次牟利数额不大,只能对其作出5至15日行政拘留的治安处罚,并可处以千元以下罚款。
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郑雪倩表示,我国刑法对倒卖车票、船票的票贩子有明确入罪规定,这对打击倒票行为起到了有效震慑作用,但对于倒卖医疗机构挂号凭证的“号贩子”,我国刑法目前没有针对性规定。低违法成本与高利润收益相比,不少“号贩子”愿意铤而走险。北京的宋晓鹏法官曾建议有关部门加强调研,制定行之有效的和有针对性的法规,严打“号贩子”。
材料六
有网友表示:奔走千里寻名医,一号难求败黄牛,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痼疾非朝夕可破,但至少应让漫长排号的煎熬“苦”得其所。但愿风波过后的真民意被看清:比起专家号,人们更想挂上的,是一张透明的“公平号”。
《华商报》评论称,这些处于一线的黄牛“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围绕专家挂号已经形成了利益链条。在每一个“医疗黄牛”的背后,都站着一群装睡的人,有关方面不是不知道黄牛的存在,也不是不知道舆论的愤慨,他们只是没有体会到看病难,所以无动于衷;更有人从黄牛处获益,所以放任放纵。
《京华时报》评论称,真相并不是“没有勾结就没有黄牛”,而是“没有资源紧缺就没有黄牛泛滥”。黄牛的猖獗,病根仍在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以及专家资源的高度稀缺。“黄牛”问题,问之医院,问之警察,都不如问之医疗体制改革。“医改”已经进行了20多年,“新医改”也进行了不下10年,然而为何总是改不到位呢?
【问题】结合材料,请你分析“黄牛号“屡禁不绝的原因。3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