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必读-《习近平用典》笃行篇
[导读] 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实干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注重落实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履新之初就向全党郑重宣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rdquo
——﹝清﹞钱德苍《解人颐·勤懒歌》
■ 释义
《解人颐》二十四集,清钱德苍重辑。根据书前作者写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的序可知,他是根据坊间流传的《解人颐》初集、二集及《新订解人颐》三部书,“复为去陈集新,又从而广益之”,重新付梓的。
《解人颐》收录的这首《勤懒歌》,是对古代的“四民”——士、农、工、商的劝勤戒懒。结语为:“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意思是,只要勤奋,天下就没有难做的事情,即使百尺竿头也能昂然挺立。“百尺竿头”,佛教比喻道行修养的极高境界,也作“百丈竿头”。
关于勤奋,古人多有论述,诸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等。《勤懒歌》更强调了勤奋努力的重要作用。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 解读
在印度尼西亚的演讲中,习近平同志引用这句话表明国家间的和睦友好,“必须夯实双方关系的社会土壤”;在法国的演讲中,习近平同志用这句话阐释中法友谊是“两国人民辛勤耕耘的结果”;而在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这句话用来说明基层工作创新对于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习近平同志之所以钟爱这句话,正是因为其中充满了大与小、多与少、成与始的辩证思考。在阐明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才可能有大发展、成大事业。正如愚公移山的典故,一筐土一筐土地搬下去,“子子孙孙无穷尽”,就总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
■ 原典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春秋﹞老子《老子·第六十四章》
■ 释义
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两臂围拢,形容树木粗大。毫末:幼苗,比喻细小。意思是说,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形象地论证了大事都是由小事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道理。
老子“大生于小”的思想对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产生了影响。在《荀子·劝学》中,荀子提出了“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观点。但与老子不同的是,荀子据此提出了“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积极进取的主张,与老子顺应自然的“无为”“无执”思想大异其趣。相同的前提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反映了儒道之间既相互取益又相互抵牾的复杂关系。
↓↓↓更多资讯欢迎订阅国培教育官方微信号:国培公考↓↓↓
- 上一篇:面试必读-《习近平用典》敬民篇
- 下一篇:面试必读-《习近平用典》立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