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如何解决"最缺工"?
[导读]面试热点:如何解决"最缺工"?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2022年三季度全国“最缺工”100个职业排行。与二季度相比,制造业缺工状况持续,技术工种岗位缺工较为突出。铆工、锻造工、模具工等是新进职业,车工、焊工位列排行前十,电机制造工、仪器仪表制造工、汽车生产线操作工等缺工程度较二季度有所增加。
排行的出炉反映出当前我国着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用工新需求,也为当下的就业市场提供了重要参考。近些年来,“就业难”与“招工难”等“两张皮”现象一直或多或少并存。据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6%,其中,16-24岁人口、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7.9%、4.7%。从数据分析来看,一边是年轻人失业率持续处于高位,一边却是部分职业严重缺工,很大程度体现了结构性就业矛盾问题。
如何让“最缺工”转身“不缺工”?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之所以突出,主因在于随着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企业对工人技能水平的要求也愈成水涨船高之势,一定程度上使得有的求职者一时不能满足企业生产发展需求,而造成供需矛盾现象。此外,“最缺工”职业招不到人往往与其工作环境和待遇有关。囿于车工、焊工、铆工等职业通常与苦、脏、累等词挂钩的传统印象,加上工作环境和待遇未达到预期,有的年轻人对这类职业没有太大的“求职欲”,有的宁愿选择起薪3000元左右的行政、文秘类工作,也不愿去薪资更高的生产车间工作,年轻人“宁送外卖不进工厂”的想法依然存在。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经济发展。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既要着眼于当下,更要未雨绸缪,做好长远规划。而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矛盾并存问题,就须在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以及职业建设上做足文章,让“钻研技术就能获得发展”成为理所应当的职业常态乃至社会共识。
要以完善的机制激励人。要加大制度保障,为技术工人的职业之路提供更多回报机会,让激励反馈可感可及,使其看到更多的愿景。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近几年来,国家和各省份均对此实招频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开展了一系列举措,如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对技能人才给予职称评定、晋级晋升、劳模选树等倾斜。凡此种种,无疑将会在提高职工收入水平的同时,又可极大激发其锤炼技能的敬业精神,进而有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和企业稳步健康发展。
要以优质的教育培养人。技术的快速变化,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因此,各地有关部门及职业院校更应当多措并举,进一步夯实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更多企业急需的优秀青年人才。同时,还应继续努力畅通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有效衔接,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发挥“传帮带”作用,在实践中锻炼人才,实现人才培养规模化,形成更加稳定的人才梯队,让高素质技能人才竞相涌现、有技可施,用紧跟时代步伐的职业教育,让家长和学生放心报考职业院校。
要以榜样的力量鼓舞人。2021年年底,《中国青年报》教育科学部曾向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意向。问卷结果显示,超六成职校学生不愿当蓝领。问卷的背后某种程度反映了当下有的学生的择业观念问题与制造业技能职业的吸引力问题。而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屡屡斩获殊荣,今年来自浙江建设技师学院的00后小伙马宏达成为抹腻子世界冠军,可谓就是对从事这一职业的一个最好见证和至高回报。因此,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在全社会开展技能大比拼,鼓励媒体讲述技工“好故事”等等,多形式、多举措地让不同层级的人才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势必将进一步形成崇尚劳动、崇尚人才的社会氛围和良好生态。
面对“最缺工”职业,社会各方需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方能破题闯关。我们期待,求职者与企业来一场双向奔赴,人才实现自我价值,产业获得长足发展。我们相信,“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只要踏实肯干,每个职业都能干出精彩人生。
咨询面试课程| 领取备考资料 | 面试录播课
添加国培教育客服
- 上一篇:面试热点:网课爆破
- 下一篇:面试热点:放开路边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