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江苏省面试热点-抓拍先提醒,是文明执法一大进步
[导读] “中国式过马路”一直饱受诟病。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上,迎着闪烁的红灯,只要有人敢走,大家就一哄而上,一群群的行人跨过斑马线,成为了一道“靓丽&rdq
“中国式过马路”一直饱受诟病。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上,迎着闪烁的红灯,只要有人敢走,大家就一哄而上,一群群的行人跨过斑马线,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红绿灯形同虚设,在人车对路权的争夺战中,很显然,“群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行人闯红灯现象已经成为城市交通建设的重症问题,众所周知,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是车祸的重要诱因。法律明确规定禁止闯红灯,然而为何国人还要冒着潜在的生命危险依然我行我素呢?一方面源于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另一方面也暴露除了监管部门的乏力和无奈。
对于电子眼抓拍行人闯红灯,有网友说,中国人爱面子,如果自己闯红灯的影像被播放了,也不失为治本的一个好方法。也有网友认为,行人的素质不提高,安什么都没用,要闯红灯的依然会闯,要加大处罚力度。在笔者看来,这二者并不矛盾,是在惩罚警戒的基础上提高素质。
从报道中看到,四川绵阳抓拍行人闯红灯画面,当信号灯变成红灯时,行人越过等候区,系统抓拍第一张图片,并同时会有语音提醒:“当前红灯状态,请退回等候区”。这样的提示是人性化的体现,提醒为先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起到法律的教育和惩戒作用。
提醒为先的举措,重在规则意识的教育。在很多人看来,闯红灯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它折射出了一个人的素质,一个人对社会规则的认同程度。素以礼仪之邦著称的中国,当过马路用“中国式”冠名的时候,被质疑的是国人素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规矩的监督者,只有敬畏法律,遵守规则,把它当做一种习惯,才能得到素质的本质提升。
梯度原则的惩罚,重塑法律权威。不难发现,当人们发现闯红灯不受罚,利己主义就会“唱主角”。确实,素质的提升得靠每个人的自觉,然而,“自觉自律”在“羊群效应”中颇显乏力。因此,解决群体闯红灯问题,需要的是监督惩罚的“疏堵结合”。敢闯红灯吗?后果很严重!如此,便能倒逼素质的提高,重塑法律的权威和震慑作用。
↓↓↓更多浙江省资讯欢迎订阅国培教育官方微信号:国培公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