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作为“汉语盘点2019”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2月1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北京市民如今耳熟能详的
作为“汉语盘点2019”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2月1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北京市民如今耳熟能详的“接诉即办”一词入选。解读是这样表述的:接诉即办,是指北京市为促进基层民生服务而采取的一种重要举措和创新机制,即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为主渠道的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机制。
语言,是时代生活的直接反映。新的实践创造着新的语言,实践的特点也决定着语言的特点。一年前,对很多市民来说,接诉即办应该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岁末年终,北京市民几乎无人不晓了。“2019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语料来源,包括9份主流报纸,20家电台、电视台的节目转写文本,以及4个门户网站网络新闻2019年1月1日至11月底的全部文本,语料规模近10亿字次,代表了中国主流媒体的关注点和语言特点。“接诉即办”能够脱颖而出,说明了这一词汇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广泛使用,并形成巨大影响。
从表面看,入选十大新词语,只是一个词汇的高频出现。深层的原因,无疑是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卓有成效,受到了舆论的普遍关注,得到了市民的高度认可。2019年以来,北京市把接诉即办视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载体、联系服务群众的有力抓手和党建引领“吹哨报到”的深化延伸,以“接诉即办”机制为抓手,撬动基层治理大变革,为构建新时代城市规范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水平探索出一条新路。
简单不过的四个字,却是一篇大文章。接,是义不容辞的态度和职责;诉,是老百姓的期盼与需求;即,是闻风而动的作风和理念;办,是不玩虚活的作为与担当。四字之前隐去的主语,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对于接诉即办,一位基层干部这样说:原来是区里、市里出题,我们答给上级看;现在的出卷人是老百姓,开考铃一响我们就要答题,最后交给百姓来阅卷,答得好不好,分数高不高,群众说了算。一年来,北京的接诉即办答卷做的怎么样,入选年度十大新词语,也从一个侧面给出了参考答案。
入选媒体新词语,无疑也体现了百姓的心声。一年来,随着接诉即办工作的逐步开展,越来越多的市民不仅熟知这一词汇,而且成为这一机制的参与者、受益者。曾经,老百姓不是没有投诉的渠道,但要么接诉者态度冷淡、官话连篇,要么虽热情客气但就是办不了;即便办了的事情,也是相对简单不棘手的。何况很多时候,老百姓反应的问题要逐级上报、多部门转批,空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难免陷入“公文对公文”“数据对数据”的尴尬境地。
“接电话、派诉求、收反馈、记回访”、“‘7×24小时’连轴转,接到诉求必须立即办”、“闻风而动、接诉即办”、“单单有回应,件件有反馈”……接诉即办机制把破解涉及群众利益的老大难问题作为强化基层治理的指挥棒,打破了过去各个单位各自受理、分别办理、效率低下的局限,找准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痛点和难点,阐释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时代要求,通过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大大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数据显示,2019年12345群众诉求响应率100%;1月1日至10月25日,各级单位办理群众诉求数205万件,近50%的一般性诉求都能在3天之内解决;接到群众表扬电话13132件,同比增加71.08%。接诉即办之所以成为热词,正因为这四个字,已与政府工作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接诉即办的实践表明,只要真心为民办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当选2019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是对这一创新机制的特别肯定,同时也是一种鞭策。巧合的是,12月17日,市人大常委会日前通过的《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正式对外发布,明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亮点之一,就是接诉即办入法。不仅是新词汇,而且是新法规,各级职能部门和党员干部,无疑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闻风而动、接诉即办,为群众办更多的好事实事,让这四个字历久弥新。
作为“汉语盘点2019”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2月1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北京市民如今耳熟能详的“接诉即办”一词入选。解读是这样表述的:接诉即办,是指北京市为促进基层民生服务而采取的一种重要举措和创新机制,即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为主渠道的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机制。
语言,是时代生活的直接反映。新的实践创造着新的语言,实践的特点也决定着语言的特点。一年前,对很多市民来说,接诉即办应该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岁末年终,北京市民几乎无人不晓了。“2019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语料来源,包括9份主流报纸,20家电台、电视台的节目转写文本,以及4个门户网站网络新闻2019年1月1日至11月底的全部文本,语料规模近10亿字次,代表了中国主流媒体的关注点和语言特点。“接诉即办”能够脱颖而出,说明了这一词汇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广泛使用,并形成巨大影响。
从表面看,入选十大新词语,只是一个词汇的高频出现。深层的原因,无疑是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卓有成效,受到了舆论的普遍关注,得到了市民的高度认可。2019年以来,北京市把接诉即办视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载体、联系服务群众的有力抓手和党建引领“吹哨报到”的深化延伸,以“接诉即办”机制为抓手,撬动基层治理大变革,为构建新时代城市规范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水平探索出一条新路。
简单不过的四个字,却是一篇大文章。接,是义不容辞的态度和职责;诉,是老百姓的期盼与需求;即,是闻风而动的作风和理念;办,是不玩虚活的作为与担当。四字之前隐去的主语,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对于接诉即办,一位基层干部这样说:原来是区里、市里出题,我们答给上级看;现在的出卷人是老百姓,开考铃一响我们就要答题,最后交给百姓来阅卷,答得好不好,分数高不高,群众说了算。一年来,北京的接诉即办答卷做的怎么样,入选年度十大新词语,也从一个侧面给出了参考答案。
入选媒体新词语,无疑也体现了百姓的心声。一年来,随着接诉即办工作的逐步开展,越来越多的市民不仅熟知这一词汇,而且成为这一机制的参与者、受益者。曾经,老百姓不是没有投诉的渠道,但要么接诉者态度冷淡、官话连篇,要么虽热情客气但就是办不了;即便办了的事情,也是相对简单不棘手的。何况很多时候,老百姓反应的问题要逐级上报、多部门转批,空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难免陷入“公文对公文”“数据对数据”的尴尬境地。
“接电话、派诉求、收反馈、记回访”、“‘7×24小时’连轴转,接到诉求必须立即办”、“闻风而动、接诉即办”、“单单有回应,件件有反馈”……接诉即办机制把破解涉及群众利益的老大难问题作为强化基层治理的指挥棒,打破了过去各个单位各自受理、分别办理、效率低下的局限,找准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痛点和难点,阐释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时代要求,通过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大大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数据显示,2019年12345群众诉求响应率100%;1月1日至10月25日,各级单位办理群众诉求数205万件,近50%的一般性诉求都能在3天之内解决;接到群众表扬电话13132件,同比增加71.08%。接诉即办之所以成为热词,正因为这四个字,已与政府工作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接诉即办的实践表明,只要真心为民办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当选2019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是对这一创新机制的特别肯定,同时也是一种鞭策。巧合的是,12月17日,市人大常委会日前通过的《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正式对外发布,明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亮点之一,就是接诉即办入法。不仅是新词汇,而且是新法规,各级职能部门和党员干部,无疑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闻风而动、接诉即办,为群众办更多的好事实事,让这四个字历久弥新。
国培面试课程的6大特点:
1、针对岗位的差异性,考生在答题内容上与岗位特色高效结合,实现考生与岗位多元化、立体化的匹配程度。
2、目前面试命题不管是内容还是题型变化明显,答题评分更为专业,因此在此课程体系中,答题摒弃“假、大、空”的官话、套话,锻炼考生从实际着手,从岗位特质着手的正确答题模式。
3、国培的面试课程讲师本身具备的丰富教学经验且专注研究国考、省考、事业单位面试多年,拒绝模板化套路化批量“生产”学生。
4、依据多年研究经验,国培独有的“五位一体”的课程“瞬间的思维”+“实际的内容”+“清晰的表达+“自然的行为”+“从容的心理”,打造全方面的优秀个体。“人生如戏,面试亦然如此”
5、按职位1:1等额招生,小班封闭教学,分组进行实战演练,确保提升效率。多轮次实战模拟,严格按照面试标准布置考试现场、配备考官,加强临场把控,在高强度实战中全面提升考生水平。
6、国培的面试协议班,十五年如一日,继续实行先过关、后交费;学一场实在的课程,比任何承诺更可靠!
课程详情咨询国培教育客服:gpsuc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