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每日一练及解析:2月22日
[导读] 2017安徽省公务员报名入口|2017安徽省公务员汇总职位表 |2017安徽省公务员笔试课程体系 1.所有过往的事件都可以通
2017安徽省公务员报名入口|2017安徽省公务员汇总职位表 |2017安徽省公务员笔试课程体系 |
1.所有过往的事件都可以通俗地称之为历史,历史是一个巨大而.__________的矿藏。人们时常潜入堆积如山的陈年旧事,__________一记忆,提炼传统,并且以史为鉴,认定自己的楷模和规范。无论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还是个人,历史无不提供了自我认识的参照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隐匿 唤醒 模板
B.深刻 加强 标准
C.庞杂 修复 坐标
D.多样 提取 途径
2.社会发展是呈螺旋式的,在发展进程中必然有“快”有“慢”。要辩证地看待“快”与“慢”这一对矛盾。经济的发展和其他事物一样,不可能是直线、匀速发展,会有时快些,有时慢些,永远呈高速发展是不可能的。对于中国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必要的,但要从实际出发,“快”不等同于急躁、冒进。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一味求快,必将“弓满弦断”,带来适得其反的后果。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要辩证地看待“快”与“慢”这一对矛盾
B.经济发展增速放缓是正常的,不可能永远高速发展
C.中国经济要健康发展。就必须张弛有度
D.中国经济发展应从实际出发,不能一味求“快”
3.我们批判了只讲“义”不讲“利”的精神万能论,如今有些人又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到处讲“见利忘义”的钱能通神论。社会工作是靠人去做的,中国要推动社会工作,需要千百万志愿者。因此.我们要从制度上、舆论上誉扬志愿者。是不是可以规定:年轻力壮的人如果不做志愿者就不许入团入党。不能动不动就用“党员也是人”来搪塞。党员是人,但却是先进分子,是“特殊材料”做成的人。“特殊材料”中的“特殊”很重要。这个“特殊”就特殊在“奉献”二字上。“奉献”是执政的首要素质。“奉献”是共产党人的第一形象。有人把“不怕牺牲”当作毛泽东语录来讥笑。错了!“不怕牺牲”是新党员入党宣誓的誓言,是老党员带领新党员举起右手,履行入党宣誓的庄严的誓言。
作者写作上述文段的目的在于:
A.号召大家都勇于奉献和牺牲
B.说明必须辩证地对待和处理“义”和“利”的关系
C.强调要避免过左或者过右地对待现实问题
D.表明反对悄然出现的拜金主义的态度
4.沿路行走,山势__________如漫漫无尽头的美丽画卷,随着脚步一点点 __________在眼前,天空湛蓝,白云在天上俯冲恣肆,像率性的笔任性__________,山因了云的烘托更显得伟岸。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连绵 展现 描画
B.起伏 展开 挥洒
C.绵延 铺展 涂抹
D.跌宕 呈现 勾勒
5.对于新技术,海德格尔曾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
对于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是:
A.在文化领域,技术手段的升级会引起部分人的文化焦虑
B.面对新技术,哲人往往闭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标榜自我
C.只要拥有文化话语权,无论是草根还是哲人,都能更早地接受新事物
D.在文化领域,人们注定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
1.C 参考解析:【答案】C。解析:第一空,“深刻的矿藏”搭配不当,排除8。对应后文“堆积如山的陈年旧事”可知,第一空应填入一个表多的词语,“隐匿”不合要求,排除A。第三空,对应“以史为鉴,认定自己的楷模和规范”可知,历史给国家或个人提供了一个认识自我的参考标准,“坐标”比“途径”更契合句意,排除D。故本题答案为C。
2.D 参考解析:【答案】D。解析:文段层层深入,由社会的发展谈到经济的发展,最后引出中国经济的发展,由“要从实际出发,‘快’不等同于急躁、冒进”可知,文段否定的是一味求“快”的倾向,与此相符的为D。A、B项表述过于笼统,未涉及中国经济发展问题,C项未突出“从实际出发”,均不如D项贴切。
3.A 参考解析:【答案】A。解析:文段首先通过分析“利”和“义”的关系,指出当今社会需要从制度上、舆论上誉扬志愿者;然后由分析党员的特殊性得出,党员应具备志愿者“奉献”和“牺牲”精神的结论。故文段意在倡导志愿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A项表述与此相符,故当选。
4.C 参考解析:【答案】C。解析:第一空中,由“漫漫无尽头的美丽画卷”可知,旬中侧重描写山脉延伸的长度,而非高低维度,排除B、D。第三空,“描画”意为画画、描绘;“涂抹”意为随意地写或画。与“率性’’“任性”相对应,此处填“涂抹”更贴切。本题答案为C。
5.A 参考解析:【答案】A。解析:文段首先以两个问句,引出哲人对新技术的文化焦虑,然后说明,哲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即精英比草根更晚接受新事物。C项推断错误,由文段无法得出,排除;D项“高雅与低俗共舞”在文段没有体现,排除;B项推断过度,由文段举例无法推出“哲人往往……标榜自我”。故本题选A。